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信息
编号:10382609
日前,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主持完成的《肝细胞损伤发生机制及治疗干预的研究》通过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具有创新性,达到国际先
http://www.100md.com
     背景:我们旨在治疗那些处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病毒(HBV)突变和临床复发的慢性乙肝患者。

    方法:217例慢性乙肝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长达1-6年,23例(11%)出现了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突变株,其中7例(包括既往报道过的1例)为了处理肝炎病情的加重接受了干扰素(IFN)的治疗,每天一次达4周,随后每周2-3次。我们研究了其中6例患者接受IFN后的疗效,但不包括既往报道过的1例。

    结果:在所治疗的4例患者中,HBV DNA降至bDNA检测法可检测的下限( <0.7Meq/ml), 且伴有转氨酶水平的复常。在IFN治疗中,2例患者出现针对HBeAg的血清学抗体。在111例HBeAg阳性的患者中,7例(6%)需要干扰素治疗,但在106例针对HBeAg的抗体阳性的患者中,则无一例需要(P=0.014)。

    结论: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在出现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V突变株后,干扰素治疗对病毒学突变和肝炎病情加重的有效控制可以改善拉米夫定治疗中的多样性,否则患者可能需要无限期服用拉米夫定。, 百拇医药